2023年第15期萬江周刊-黨建團建共發展 賦能青年譜新篇 二維碼
45
發表時間:2023-04-22 09:19作者:萬江新能媒體中心來源:萬江新能 萬江周刊 2023年第15期 企業新聞 ◎南陽市住建局副局長陳立新一行實地考察南陽萬江地熱能集中供暖項目4月19日下午,南陽市住建局副局長陳立新一行蒞臨南陽萬江實地考察中梁首府地熱能清潔能源供暖項目,南陽萬江總經理劉凡、副總經理孫晨光陪同接待。 陳立新一行先后考察了中梁首府供熱站房、能源站、熱源井。在聽取南陽萬江總經理劉凡關于地熱能集中供暖系統的構成及供熱原理等匯報后,陳立新副局長對南陽萬江采用清潔能源供暖的方式解決居民取暖問題表示認可,對項目所產生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肯定。 ◎萬江新能開展“學黨史·守初心·強信念”主題黨日活動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黨員錘煉黨性修養、筑牢黨性根基,鍛造堪當時代重任的清潔能源供熱鐵軍,近日,萬江新能開展“學黨史·守初心·強信念”主題黨日活動。 活動中,萬江新能黨支部副書記尚念民對“三會一課”知識進行普及,并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叫“共產黨”》和《為什么共產黨員要定期交黨費》。他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以史為鑒,方能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也是我們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全體黨員要在黨史學習過程中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也要在黨史學習中檢視自身不足,不斷提升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增強敢為善為的真本領。”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本次活動既是一次難忘的黨史教育,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洗禮。萬江新能全體黨員將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不忘初心再出發,肩扛“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的使命擔當,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繪就“雙碳”時代的綠色答卷! ◎萬江新能團委組織開展“青年大學習”系列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近日,萬江新能團委組織開展“青年大學習”系列活動,活動通過組織主題網課學習的形式,引領公司青年人才在學思踐悟中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擔當之姿,扛起千鈞之責。 行業資訊 ◎新能源,新發展!“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河南省能源增量主體《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發布。《規劃》對我省“十三五”時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工作進行總結,并對“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進行了明確。 《規劃》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到2025年全省再生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700萬噸標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16%左右;風電光伏發電裝機、發電量比2020年“翻一番”;生物天然氣年產量“翻一番”;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消納責任權重達到32.2%以上,可再生能源電力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達到25.9%以上;地熱能供暖、生物質供熱、生物質燃料、太陽能熱利用等非電利用規模達到300萬噸標準煤以上。 《規劃》充分結合我省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分品類明確了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在風能、太陽能利用上,將平原風電、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作為主要發展模式,規劃實施一批風電、光伏發電項目,打造建設沿黃綠色能源廊道;在生物質能利用上,推動多元化梯級利用,引導純發電項目進行熱電聯產改造,推動生物質天然氣、液體燃料等不同技術路線的產學研用融合發展;在地熱能利用上,以中深層供暖為主要形式,打造四個千萬平方米級地熱能供暖集中連片示范區;在氫能發展上,以“應用引領、產業支撐、保障供應、構建生態”為路徑,依托鄭州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打造鄭汴洛濮氫走廊。 原文鏈接: 新能源,新發展!“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河南省能源增量主體 ◎北京發改委:明確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地熱等清潔供暖方案地熱加從北京市發改委了解到,2022年8月,北京市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嚴格落實《<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22年版)>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管理措施實施意見》的通知,該文件目前仍然有效。 北京市發改委發布的上述管理措施實施意見旨在進一步落實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管理措施,全市層面禁止新建和擴建“熱力生產和供應中燃煤、燃油熱力生產,燃氣獨立供暖系統(不具備可再生能源供熱條件的除外,居民自行安裝燃氣壁掛爐采暖除外)”,明確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供熱方案。 新建供熱項目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或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常規能源供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熱源包括地熱能(含淺層地熱和中深層地熱)、再生水(污水)源熱能、空氣源熱能、城市和工業余熱(含數據中心余熱、燃氣鍋爐和燃氣熱電廠的煙氣余熱、其他工業產生的余熱)、生物質熱源(含垃圾焚燒供熱和其他生物質供熱)、綠電(含蓄熱)和太陽能等。 內容來源于:地熱能資訊 ◎汪集暘院士: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要用好“地球充熱寶” “地球不是一個只能取用、不能儲存的‘電池’,而是一個可反復充電、用電的‘電池’。從能源利用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地球看成一個‘充熱寶’或者‘充電寶’?!?/span> 4月17日,在江蘇省自然資源廳、江蘇省科協“紀念第54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周”主題報告會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熱和水文地質學家汪集暘提出的這一構想引人關注。 他表示,世界能源結構正在從傳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過渡,地熱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利用迎來春天,應該將地熱能和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結合起來開發利用。地熱是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熱量。 據估算,儲存于地球內部的熱量約為全球煤炭儲量的1.7億倍,其中,可利用量相當于4948萬億噸標準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億噸標準煤計算,能滿足人類數十萬年的能源需求。我國地熱能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地熱能利用總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截至2020年,全國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達到8.1億平方米,全國水熱型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5.8億平方米,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200多萬噸,折合標準煤超過2500萬噸。豐富的地熱資源,在全球能源結構調整中,也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汪集暘介紹,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熱能發電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平均達84%,在一些國家或地區可達90%以上,地熱發電平均利用效率達84%,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5倍,風力發電的3倍。中國提出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在汪集暘看來,地熱這個能源寶庫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大有可為。提出的“地球充熱寶”構想,便蘊藏無限可能。“地球充熱寶,是指以地球為載體的‘地熱+’多能互補的儲、供能系統。該系統可將各種形式的能量儲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是地熱開發利用的一條新途徑?!?/span> 汪集暘的“地球充熱寶”構想,有諸多使用場景?!袄?,當我們取出地球內部的熱水之后,可以再回灌大量的水,以補充熱水空間,這就能儲存巨大的熱水體積。此外,我們可以收集風、光能源,將城市中的廢熱、余熱以及夏季酷暑的熱量存儲于地下含水層中,等到冬季嚴寒時再取出利用。” 汪集暘認為,地熱與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補綜合利用,可以實現較高的能源使用效率,“我們不妨稱之為‘地熱+’。讓‘天’(太陽能)‘地’(地熱能)合一,‘動’(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靜’(地熱能)結合,加速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蓖艏瘯f。 內容來源于:地熱加
文章分類:
雜志期刊
|
最新發布
文章排行
|
萬江新能主動融入國家“雙碳”戰略,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緊密圍繞國家各項政策,為城市公共建筑及住宅項目提供“地熱為主,多能互補”的整體解決方案。立足中原,輻射全國,提供先進地熱能開發利用技術,打造全國地熱能供暖制冷先進服務商。